呼呼~~最近在改T板新的網站,這次用了Xoops的系統。蠻好玩的,多虧了之前玩Blog的福…稍微了解一些css與html的語法...不然可能會蠻慘的。
不過網站架好後,要上外掛就粉簡單,只要放的模組的子目錄在安裝就好了。這次新的網站雖然首頁沒有美侖美奐,但是自覺其中的功能可以說該有的都有了。不過還是要看台灣廠商要不要提供一些新消息以及玩家的自愛程度了...不然在怎麼好的地方還是沒有用的....對了,網站的位置跟以前一樣喔,請大家再度來抬槓啦~~
2005/06/28
2005/06/19
FF6!永遠的好東西阿
昨天趕稿趕到一個階段,上網閒晃了一下,看到有超任模擬器,而且還有一些卡帶的ram,想說無聊就抓了太六的ram下來...
打開一看。天阿,懷念的直松伸夫配樂,銼銼的角色動畫,256色的畫面這代表什麼呢?遊戲爛嗎?錯,這遊戲好好的不能在好。當時的太四、太六、勇三、勇六都是我最喜歡的RPG。可是當硬體進步,遊戲上到PS的時候,就沒有什麼遊戲讓我有震撼的感覺了。除了MGS PS版之外。甚至到現在的ps2也是一樣,沒幾個遊戲能讓我有以前那種強烈的感覺(最近的勇八還算可以),最多就是畫面好漂亮而已。
說到這個太六,他上市時我剛好在當兵,我記得我最多完到忍者春那邊而已,好像也快過了。不過那遊戲真的好玩,不管事音樂(現在也沒幾個遊戲比得上),畫面(當時首屈一指的!)、劇情(這就沒話說了,超熱血)。等趕完稿,趁著閒時來懷舊一下吧...
有哪位朋友知道要去哪抓超任Ram的....跟我報一下地方吧...
2005/06/18
2005/06/16
2005/06/14
年輕真好
日前在捷運中看到一對男女,兩個人都黑黑的,一付就是剛從海邊回來的樣子。男的手上拿一本素描簿,女的則是抱著一具衝浪板。兩個人有說有笑。
看到這邊,突然想到自己年紀好像很老了,想去作什麼事都事事受到箝制。像是旅行;就被人說年紀一大把了,現實一點好不好!想買玩具,都這個年紀了還在買什麼玩具!想學佛朗明哥,學這個幹什麼?...
自己現在看事情的眼光也變得越還越市儈,再也不是以單純的角度去想事情... 是我已經長大了嗎?說實在,我不想這樣長大。我寧願回到那個單純的自己,想學什麼不要去在意他人的眼光,想作什麼不用被他人限制。
這樣很自我中心嗎?
是的!
不過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不需要一步步都讓別人安排吧...
看這篇文章的年輕人阿,想要作什麼就快作吧,不要等到像我這樣的年紀,才在 這邊怨天尤人...
2005/06/12
Epson R-D1測試報告
本來是幫學長寫的,可惜完稿前夕該刊宣告停刊,害我賺不到數千元的稿費...寫都寫了,就PO出來大家看吧!!
前年各著名攝影網站的連動測距(Range Finder後稱RF)討論區傳出首台RF專用的數位機背要量產化的消息後,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傳統與數位兩派人馬隔空筆戰,好不熱鬧。原來大家想這台相機應該是由LEICA或是KONICA出品,不過左想右想都沒想到這台RF數位相機竟然是由EPSON推出。
先 姑且不論廠牌與機身的好壞,這台R-D1可說是劃時代的標竿性產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第一台可供換鏡頭的RF數位機背,這在之前是眾RF迷所不敢 想像的。第二、他的鏡頭不是特殊規格,而是採用EM接環的規格。EM接環,這是什麼規格阿?別被這新規格嚇到,看到那個M字就知道這是跟LEICA M接環完全相容的規格。長久被數位市場放逐的徠卡迷,終於可以一吐心中的怨氣,玩起數位機背了。不過真的是眾RF迷所期待的這麼美好嗎?請看筆者一一道 來。
連動測距相機之簡介
何 謂連動測距呢?與一般的SLR有何不同呢?這可是的大問哉阿,真要講講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簡單的說,一般單眼相機則是使用五菱鏡反射鏡頭所見的影像呈現 在攝影者眼中。連動測距與一般單眼相機最大的不同就是對焦需要用手轉動對焦環後,透過機頂上的光學三角測距裝置將觀景窗中央半透明方塊中的雙影像重疊,才 能完成對焦動作。所以攝影者是直接透過觀景窗構圖而非先透過鏡頭在反射至攝影者的眼中。
由於RF沒有反光鏡,所以自然也沒有反光鏡翻起的震動,取而代之的事縱走式或是橫向式的快門廉動作,所以可以讓攝影者更家的穩定。同時也可以在曝光時透過觀景窗看到畫面中的任何動向。
當 然RF並非沒有缺點。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他並非透過鏡頭取景,而是透過與鏡頭不同角度的觀景窗取景,所以在觀景窗看到的與拍出來的構圖一定有些許差異。而 且RF的最近對焦距離都很遠(我的35/2最近對焦是70cm),想玩近拍必須去而額外購買微距鏡。而且RF鏡頭多為定焦鏡,構圖上會有一定的不便。
第 二個缺點即是大部分的可和換鏡頭式的RF皆是手動對焦,唯有cantax的G2系列本身有自動對焦功能。所以要搶拍時會非常吃虧。一般對應的方法是到達地 點之後先行測光並設定好光圈,然後目測你所想要的對焦物物體,再調整鏡頭上的景深環到達光圈所能涵蓋的位置。這一招尤其是街拍時特別好用喔。
R-D1之印象
當 我第一眼看到R-D1時,立刻就想到德皮日骨的Voigtlander公司(Voigtlander原為德國光學名廠始於1756,由於19XX年因經營 不善被日本公司買走。)所生產的Bessa-r2的機身,因為其造型幾乎就是Bessa系列的翻版。Bessa-r2也是很多RF玩家踏入LEICA敗家 之途的跳台。原來這台R-D1是EPSON與Voigtlander所合作的,由EPSON提供CCD與電子技術,Voigtlander提供機身以及快 門技術。
若是初次看的R-D1,不注意還會被他儉樸的外型而誤以為是一般傳統的相機呢。不僅是外觀相似,連操作方式都與傳統相機一模一樣,當然, 除了裝底片與迴片除外。最令人記憶深刻的就是其中的過片鈕,在傳統相機中的過片鈕除了將底片過片之外在就是將快門簾固定在後,按下快門後才將快門簾釋放讓 底片曝光。那麼數位相機的過片鈕是要做什麼呢?沒錯,就是僅僅是帶動以及固定快門簾幕一項工作。由於R-D1的快門簾是金屬葉片縱走式的快門,使用機械動 力而非電子驅動,所以要拍照需要跟傳統像一一樣先撥動撥桿將快門廉幕拉到定 位後始能按下快門,不過要注意電源沒開快門還是按不下去喔。
而分布在軍艦部的撥盤(來卡M3回片桿的造型)、焦段選擇桿、閃燈座、資訊視窗、快門ISO值與快門速度三合一轉盤、過片撥桿與電源開關等,幾乎一般般的RF機沒什麼兩樣,由此可見設計者極想要保留Bessa的機身風格與保留RF的基本精神。
機身上部的光學連動測距機構,右側最大的視窗是觀景窗,在這也可以看到觀景窗與鏡頭並不是一直線,所以這類相機也稱旁軸相機。中間白色的方塊是採光窗,而左邊那個小小的長方形則是測距窗。R-D1的觀景窗倍率是1:1,有效基線為38.2cm。
R- D1最獨特的除了首創的過片鈕之外,第二項以人注目的即是指針式的資訊視窗。做得很別緻,全部以機械式的指針來代替數位顯示,非常具有懷舊感。若是指針不 準還可以自行調整歸零。資訊視窗的看法。長針為可拍攝張數、左上方短針為白平衡、右上方為解析度,只有raw與高低jpg三種可選擇、下方為電力指示。
在機背處有一個解圖可以換算出你的鏡頭與乘上1.6倍後的鏡頭焦段,算是蠻貼心的小地方。將這面機背翻轉過來,則是LCD螢幕。邊的四粒按鈕是啟開選單與決定或是放棄,選擇則是要用軍艦部左方的撥盤來選擇
實拍感覺
由 於握感與機械動作都與前統相機非常類似,所以筆者很容易就上手了。隨手一拍,打開背後的lcd一看,天哪!為何會偏綠這麼多?趕緊將檔案輸入電腦看,才發 現原來是機背的LCD色偏的太過了。不過仔細觀察了一下,顏色的確是有偏綠一點點,也許這樣的顏色設定是為了讓片子的色調有LEICA味吧,因未來卡的色 調本來就有偏一點點的綠。
由於R-D1的ISO值是200至1600,配上大光圈的RF鏡頭(一般的RF鏡光圈最少都是3.5起跳)幾乎任何環境 都可以拍的很盡興。哪麼,在低iso值得表現會如何呢?結果是很抱歉,讓各位失望了,ISO在400的雜訊抑制下是還可以接受的範圍。調到了800,暗部 就出現了些許的小色塊雪花,開到1600時則是呈現慘不忍賭的印象派馬賽克。看到這樣的表現,不禁為了這台劃時代的數位相機所啜泣。LIECA鏡頭的強項 就是畫值銳利與暗部表現,可是數位化之後,我看到的只是沒有層次的暗部與不是很銳利的邊緣。所有鏡頭的優勢都被這個CCD的啃食的體無完膚。若是配上更好 的ccd,可以期待R-D1有更好的表現。
在 最高iso的200度的成像又是如何呢?以筆者的感受只能說是一般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我有拍 幾張以一樣的光圈與快門所拍攝的正片以供比較。各位可以看到使用正片拍出來的較顏色為飽和,且層次豐富,不管適亮部或是暗部,而R-D1的片子顏色則是比 較平,而且顏色沒這麼飽滿。當然,使用正片來做比較是對R-D1太過苛求了,不過這樣各位也可以比較出來同一棵鏡頭在同一環境下用同一個條件所拍出來的東 西會有什麼差異。
這次所使用的鏡頭為Lieca 35/2 ASPH,在底片機上的耀光控制可說是沒有缺點,但是一裝到R-D1後這些耀光控制的能力也完全消失無蹤。真的是非常可惜。
不過DC還是有DC的好處,想要換黑白底片時可以隨時換,不用苦苦等到36張全部拍完才能換底片,而且iso值可以隨便調。而且拍出來感覺還不錯,階調頗有萊卡味。
筆者使用的這台R-D1也有個很奇怪的問題,就是在無限遠時無法合焦,不知道是只有這台測試機才這樣還是所有的機器都是這樣?這點可能要請EPSON公司撿查一下了。
結語
筆 者有幸的測試了這台相機,但是我很高興的接過這台,但但看了拍出來的成品卻很難過,也許是我之前的期望太高了,我實在是應當把他當成是一台全新的消費級數 位相機看待才是。不過說實在的,一台這麼貴的機背,不含鏡頭就要9萬多,這樣的價格已經可以買一台LIECA MP機身或是一台M6加35/1.4 ASPH。這樣的C/P值實在是有點划不來,若是CCD的性能在好一點,或是在便宜一點,也許對傳統RF玩家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前年各著名攝影網站的連動測距(Range Finder後稱RF)討論區傳出首台RF專用的數位機背要量產化的消息後,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傳統與數位兩派人馬隔空筆戰,好不熱鬧。原來大家想這台相機應該是由LEICA或是KONICA出品,不過左想右想都沒想到這台RF數位相機竟然是由EPSON推出。
先 姑且不論廠牌與機身的好壞,這台R-D1可說是劃時代的標竿性產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第一台可供換鏡頭的RF數位機背,這在之前是眾RF迷所不敢 想像的。第二、他的鏡頭不是特殊規格,而是採用EM接環的規格。EM接環,這是什麼規格阿?別被這新規格嚇到,看到那個M字就知道這是跟LEICA M接環完全相容的規格。長久被數位市場放逐的徠卡迷,終於可以一吐心中的怨氣,玩起數位機背了。不過真的是眾RF迷所期待的這麼美好嗎?請看筆者一一道 來。
連動測距相機之簡介
來卡連動測距示意圖
何 謂連動測距呢?與一般的SLR有何不同呢?這可是的大問哉阿,真要講講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簡單的說,一般單眼相機則是使用五菱鏡反射鏡頭所見的影像呈現 在攝影者眼中。連動測距與一般單眼相機最大的不同就是對焦需要用手轉動對焦環後,透過機頂上的光學三角測距裝置將觀景窗中央半透明方塊中的雙影像重疊,才 能完成對焦動作。所以攝影者是直接透過觀景窗構圖而非先透過鏡頭在反射至攝影者的眼中。
由於RF沒有反光鏡,所以自然也沒有反光鏡翻起的震動,取而代之的事縱走式或是橫向式的快門廉動作,所以可以讓攝影者更家的穩定。同時也可以在曝光時透過觀景窗看到畫面中的任何動向。
當 然RF並非沒有缺點。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他並非透過鏡頭取景,而是透過與鏡頭不同角度的觀景窗取景,所以在觀景窗看到的與拍出來的構圖一定有些許差異。而 且RF的最近對焦距離都很遠(我的35/2最近對焦是70cm),想玩近拍必須去而額外購買微距鏡。而且RF鏡頭多為定焦鏡,構圖上會有一定的不便。
第 二個缺點即是大部分的可和換鏡頭式的RF皆是手動對焦,唯有cantax的G2系列本身有自動對焦功能。所以要搶拍時會非常吃虧。一般對應的方法是到達地 點之後先行測光並設定好光圈,然後目測你所想要的對焦物物體,再調整鏡頭上的景深環到達光圈所能涵蓋的位置。這一招尤其是街拍時特別好用喔。
R-D1之印象
當 我第一眼看到R-D1時,立刻就想到德皮日骨的Voigtlander公司(Voigtlander原為德國光學名廠始於1756,由於19XX年因經營 不善被日本公司買走。)所生產的Bessa-r2的機身,因為其造型幾乎就是Bessa系列的翻版。Bessa-r2也是很多RF玩家踏入LEICA敗家 之途的跳台。原來這台R-D1是EPSON與Voigtlander所合作的,由EPSON提供CCD與電子技術,Voigtlander提供機身以及快 門技術。
若是初次看的R-D1,不注意還會被他儉樸的外型而誤以為是一般傳統的相機呢。不僅是外觀相似,連操作方式都與傳統相機一模一樣,當然, 除了裝底片與迴片除外。最令人記憶深刻的就是其中的過片鈕,在傳統相機中的過片鈕除了將底片過片之外在就是將快門簾固定在後,按下快門後才將快門簾釋放讓 底片曝光。那麼數位相機的過片鈕是要做什麼呢?沒錯,就是僅僅是帶動以及固定快門簾幕一項工作。由於R-D1的快門簾是金屬葉片縱走式的快門,使用機械動 力而非電子驅動,所以要拍照需要跟傳統像一一樣先撥動撥桿將快門廉幕拉到定 位後始能按下快門,不過要注意電源沒開快門還是按不下去喔。
而分布在軍艦部的撥盤(來卡M3回片桿的造型)、焦段選擇桿、閃燈座、資訊視窗、快門ISO值與快門速度三合一轉盤、過片撥桿與電源開關等,幾乎一般般的RF機沒什麼兩樣,由此可見設計者極想要保留Bessa的機身風格與保留RF的基本精神。
機身上部的光學連動測距機構,右側最大的視窗是觀景窗,在這也可以看到觀景窗與鏡頭並不是一直線,所以這類相機也稱旁軸相機。中間白色的方塊是採光窗,而左邊那個小小的長方形則是測距窗。R-D1的觀景窗倍率是1:1,有效基線為38.2cm。
R- D1最獨特的除了首創的過片鈕之外,第二項以人注目的即是指針式的資訊視窗。做得很別緻,全部以機械式的指針來代替數位顯示,非常具有懷舊感。若是指針不 準還可以自行調整歸零。資訊視窗的看法。長針為可拍攝張數、左上方短針為白平衡、右上方為解析度,只有raw與高低jpg三種可選擇、下方為電力指示。
在機背處有一個解圖可以換算出你的鏡頭與乘上1.6倍後的鏡頭焦段,算是蠻貼心的小地方。將這面機背翻轉過來,則是LCD螢幕。邊的四粒按鈕是啟開選單與決定或是放棄,選擇則是要用軍艦部左方的撥盤來選擇
實拍感覺
由 於握感與機械動作都與前統相機非常類似,所以筆者很容易就上手了。隨手一拍,打開背後的lcd一看,天哪!為何會偏綠這麼多?趕緊將檔案輸入電腦看,才發 現原來是機背的LCD色偏的太過了。不過仔細觀察了一下,顏色的確是有偏綠一點點,也許這樣的顏色設定是為了讓片子的色調有LEICA味吧,因未來卡的色 調本來就有偏一點點的綠。
由於R-D1的ISO值是200至1600,配上大光圈的RF鏡頭(一般的RF鏡光圈最少都是3.5起跳)幾乎任何環境 都可以拍的很盡興。哪麼,在低iso值得表現會如何呢?結果是很抱歉,讓各位失望了,ISO在400的雜訊抑制下是還可以接受的範圍。調到了800,暗部 就出現了些許的小色塊雪花,開到1600時則是呈現慘不忍賭的印象派馬賽克。看到這樣的表現,不禁為了這台劃時代的數位相機所啜泣。LIECA鏡頭的強項 就是畫值銳利與暗部表現,可是數位化之後,我看到的只是沒有層次的暗部與不是很銳利的邊緣。所有鏡頭的優勢都被這個CCD的啃食的體無完膚。若是配上更好 的ccd,可以期待R-D1有更好的表現。
沒圖沒真相,比比就知道
左為SV100增感一格,爵士掃片。右為R-D1拍攝。
上為正片,條件同上。下為R-D1拍攝。光顏色的濃郁極飽和就不行了
在 最高iso的200度的成像又是如何呢?以筆者的感受只能說是一般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我有拍 幾張以一樣的光圈與快門所拍攝的正片以供比較。各位可以看到使用正片拍出來的較顏色為飽和,且層次豐富,不管適亮部或是暗部,而R-D1的片子顏色則是比 較平,而且顏色沒這麼飽滿。當然,使用正片來做比較是對R-D1太過苛求了,不過這樣各位也可以比較出來同一棵鏡頭在同一環境下用同一個條件所拍出來的東 西會有什麼差異。
這次所使用的鏡頭為Lieca 35/2 ASPH,在底片機上的耀光控制可說是沒有缺點,但是一裝到R-D1後這些耀光控制的能力也完全消失無蹤。真的是非常可惜。
不過DC還是有DC的好處,想要換黑白底片時可以隨時換,不用苦苦等到36張全部拍完才能換底片,而且iso值可以隨便調。而且拍出來感覺還不錯,階調頗有萊卡味。
筆者使用的這台R-D1也有個很奇怪的問題,就是在無限遠時無法合焦,不知道是只有這台測試機才這樣還是所有的機器都是這樣?這點可能要請EPSON公司撿查一下了。
結語
筆 者有幸的測試了這台相機,但是我很高興的接過這台,但但看了拍出來的成品卻很難過,也許是我之前的期望太高了,我實在是應當把他當成是一台全新的消費級數 位相機看待才是。不過說實在的,一台這麼貴的機背,不含鏡頭就要9萬多,這樣的價格已經可以買一台LIECA MP機身或是一台M6加35/1.4 ASPH。這樣的C/P值實在是有點划不來,若是CCD的性能在好一點,或是在便宜一點,也許對傳統RF玩家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2005/06/08
我買新電腦啦~~
我終於換新電腦啦!之前那台鈦書667的記憶體卡榫被我凹斷之後,每天都是失魂落魄的樣子,再加上電腦運算過慢,做起事來真的很累。
本來是想等到電腦展什去撿便宜的,但是就在某一天,看到某站二手區丟出一台PB 12 1.33還付一大堆配備的ITEM,價格也才55000。二話不說先寫信去問一下,不料回信時我已經是排隊排到第三個。沒想到那個麥加最後是把整組又丟到yahoo,我去看看後也就下標了,沒想到進了公司看一下又被人追過,後來問問水果商的朋友,他看看這組蠻划得來的,所以我就不客氣的給他buynow了(當然是有經過老婆大人的同意與諒解。
結果當天晚上就領了55000立刻殺去林口面交。點了一下一切ok就通通包回家。賣家還算我53000。這次的東西有PB 12'' 1.33、AIRPORT EXPRESS、藍牙鍵盤與滑鼠、一個防衝擊內袋與原廠內袋。真的是蠻划算的。
爽歸爽,不過也真的是大失血,所有存的錢就在一夜之間沒了...其中還有一半是老婆的...真是太對不起他了,看來要省吃撿用趕緊把這筆錢填回國庫才是
本來是想等到電腦展什去撿便宜的,但是就在某一天,看到某站二手區丟出一台PB 12 1.33還付一大堆配備的ITEM,價格也才55000。二話不說先寫信去問一下,不料回信時我已經是排隊排到第三個。沒想到那個麥加最後是把整組又丟到yahoo,我去看看後也就下標了,沒想到進了公司看一下又被人追過,後來問問水果商的朋友,他看看這組蠻划得來的,所以我就不客氣的給他buynow了(當然是有經過老婆大人的同意與諒解。
結果當天晚上就領了55000立刻殺去林口面交。點了一下一切ok就通通包回家。賣家還算我53000。這次的東西有PB 12'' 1.33、AIRPORT EXPRESS、藍牙鍵盤與滑鼠、一個防衝擊內袋與原廠內袋。真的是蠻划算的。
爽歸爽,不過也真的是大失血,所有存的錢就在一夜之間沒了...其中還有一半是老婆的...真是太對不起他了,看來要省吃撿用趕緊把這筆錢填回國庫才是
2005/06/05
台灣,我看是沒救了...
這幾天的腳尾飯事件,看得其實幹的。隨然說這不是不可能發生的案件,但是由於蒐證手法過於浮濫,而且暴料人本身專業素養,導致整個事件變成這樣。
事件爆出之後,新聞單位又不求還原真相,就直接到處查訪,加大渲染,造成社會人心不安。大家對於中午吃的自助餐,也產生些許的懷疑與恐懼了。
後來王兄開記者會說,蒐證不完全或是業者已由高層施壓,而說是合理想像及懷疑。天阿,這種話竟然是從官的嘴中說出,果真是舌燦蓮花阿。看來我也懷疑國家污我每年納稅的錢,英為他都拿錢不做事。尤其是立法院,拿錢不辦事。不過這好像不是合裡想像,幾乎是事實了Otz。
我若是店家,第一是去丟王兄雞蛋,然後在聯合控告毀謗....若是友言論免則權,握就去聲請大法官解釋,難道當官就可以妨礙人民生存權力?幹~官都是阿米巴員蟲!不負責任的記者則是堯蟲....我想要移民阿~~~
事件爆出之後,新聞單位又不求還原真相,就直接到處查訪,加大渲染,造成社會人心不安。大家對於中午吃的自助餐,也產生些許的懷疑與恐懼了。
後來王兄開記者會說,蒐證不完全或是業者已由高層施壓,而說是合理想像及懷疑。天阿,這種話竟然是從官的嘴中說出,果真是舌燦蓮花阿。看來我也懷疑國家污我每年納稅的錢,英為他都拿錢不做事。尤其是立法院,拿錢不辦事。不過這好像不是合裡想像,幾乎是事實了Otz。
我若是店家,第一是去丟王兄雞蛋,然後在聯合控告毀謗....若是友言論免則權,握就去聲請大法官解釋,難道當官就可以妨礙人民生存權力?幹~官都是阿米巴員蟲!不負責任的記者則是堯蟲....我想要移民阿~~~
2005/06/03
EPSN1697.JPG
EPSN1697.JPG
Originally uploaded by Randolph Lu.
上星期五的環島旅行一直沒寫心得,其實說實在的,因為天氣很差,真的是沒時麼好寫的。
不過星期六我們兩從太麻里一路開車橫越南橫拼到台南。剛上山時很漂亮,但是進入南橫中段卻由於連日下雨,有兩處坍方了。那時我們已經位於南橫一半得路程,結果冒著生命危險,我們橫跨了長度約100公尺的落石堆,右邊山壁來不斷掉落著小石塊,左邊則是崩掉的道路,地上還有流水...這是我第一次走過這麼危險的路段...
這張照片是我們兩個渡過南橫161路段後的照片...感覺是「生平第一次這麼害踏小心落石標誌...」
訂閱:
文章 (Atom)